【组图】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核酸亭“变身”发热诊疗站******
近期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人们寻医问药需求急剧增加。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先后发布的多项政策,为保障好群众的就医需求,提升特殊时期就医效率,各地将部分核酸采样亭“变身”发热诊疗站,为辖区内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就医配药”的便利服务。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进一步优化发热诊疗流程,将部分核酸采样亭“变身”发热诊疗站,分别挂上“诊室”“药房”的牌子,双塔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轮流坐诊,为辖区内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社区居民“一站式就医配药”提供便利服务,深受居民的欢迎。
自12月18日开始,台儿庄区把9处城区核酸检测点升级为移动便民诊室,同时具备核酸检测采样和发热门诊两个功能,既开展核酸检测服务,又为群众提供就诊一站式服务,移动便民诊室对“四类药”拆分售卖,一包10片布洛芬仅1.44元,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2022年12月20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根据群众需求,灵活调整诊疗站服务模式,陆续将核酸采样屋“变身”发热诊疗站,站内配有医生和护士,为市民提供看诊开药、用药指导、就医指引、咨询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群众“就近就便”的就诊需求。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卫生健康局在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中,在城区驻地邦城、翼云、太清湖、欧情南苑四处核酸检测点和山城街道警民一家亲岗亭增设了便民发热诊室,附近群众可就近到改造后的“一点两室”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问诊、拿药,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出品:光明科普
记者:涂子怡
陕西发现柳公权晚年撰书墓志******
中新网西安1月12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2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考古人员在唐代严公贶墓出土一方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的墓志,该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
据介绍,凤林北路东延伸段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接处东部,居安路以西。为配合该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发掘3座唐墓。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一方墓志,由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该墓平面呈“刀把”形,南北向,墓室被盗,葬具及人骨不存,出土塔式罐盖、陶半身俑、陶狗、墓志。墓志长76.7厘米、宽77.1厘米、厚14.5厘米,四周线刻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每面三个,墓志正面阴刻正书42行,满行45字,共1769字。
根据墓志内容,墓主为唐通议大夫守左散骑常侍严公贶,冯翊人。墓志中对严公贶生平及其家族世系有详细记述。严公贶高祖严丰、曾祖严知本、祖父严审纲,父亲为唐中期名臣严震,兄长为严公弼。严公贶的妻子为河东柳氏,是柳公权“从父女弟”即堂妹,先于严公贶四十七年而逝,有七子一女。严公贶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葬。严公贶逝世后,长子严脩穆请其舅柳公权为严公贶撰、书墓志铭,此时柳公权已71岁。
专家介绍,目前已知的柳公权所撰写墓志墓主有皇室成员、高官、宦官、僧人、亲属。
本次发现的严公贶墓志不仅补充了缺载的严公贶生卒年份、仕宦经历等信息,完善了冯翊严氏家族谱系及其与河东柳氏的姻亲关系,也为研究柳公权书法艺术提供重要实物资料。(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