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族摆手舞******
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土家鼓王”彭承金:致力传承土家族摆手舞
作者 武一力 郭晓莹
“大家一起来摆手!”14日,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的茶堰坪摆手堂内,随着彭承金一声呐喊,鼓点落下,铜锣响起,30余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村民围成一圈,跳起原生态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百福司镇,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有“东方迪斯科”之称。今年11月,百福司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今年55岁的彭承金是摆手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介绍,摆手舞特色浓郁,粗犷有力,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老鹰展翅等动作。每逢佳节,或迎接宾客时,土家人常借歌舞表达喜悦。
“镇上世代以农耕为本,民风淳朴,唯爱摆手舞,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年幼孩童,可以说只要能走路的,都能跳两下。”彭承金说。
彭承金是土生土长的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土家族人,6岁开始习舞,7岁的时候,他用木棒、石头偷偷练习敲打锣鼓,成为村里年龄最小的鼓手。来凤县地处偏远,和许多村民一样,彭承金家里条件不好。13岁时,他许下两个愿望:一是长大后要修路,带着村民富起来;二是传承土家摆手舞。
原生态的摆手舞由农耕活动变化而来,脚手同边舞动,屈膝下沉,刚劲有力。彭承金是个“左撇子”,并且身材健壮,击大鼓鸣大锣,节奏鲜明。
2009年,彭承金被百福司镇评为“土家鼓王”。从那以后,他的干劲更足了,每年带领村民在村里的摆手堂演出200场以上,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子里开始铺路,修缮房屋。
为将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下去,彭承金除常年组织村民练习摆手舞、击鼓鸣锣以外,还经常到社区、高校进行教学。重庆和湖南的村民也会慕名来欣赏摆手舞,大家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土家族摆手舞逐渐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近年来,彭承金带领村民前往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文化交流演出。
彭承金表示,愿永远做个民族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我一生都在做这一件事,传承土家族摆手舞,这是我的初心,我的信仰。”他说。(完)
武汉:全新人工合成角膜移植为眼盲患者带来希望****** 中新网武汉1月12日电 (刘坤维 熊婉婷)武汉协和医院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眼科专家近日成功完成首例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右眼裸眼视力恢复到0.4。 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的小琦(化名)今年25岁,8年前因异物入眼导致右眼角膜受损,右眼慢慢覆盖一层白斑,几近失明。2023年1月4日,小琦来到武汉协和医院求诊,诊断为“右眼角膜斑翳”,角膜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 考虑到捐献角膜数量少,等待合适供体时间较长,小琦决定参加人工合成角膜临床试验。 人工合成角膜是指用人工合成的透明材料植入眼部,替代患者病变混浊的角膜,恢复患者的光学通路。武汉协和医院眼科教授张明昌介绍,此次应用的人工合成角膜是由高纯度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制成的透明生物合成角膜,可治疗因角膜瘢痕引起的视力缺陷,具有高度透明性,出现排斥的几率也比较小。 ![]() 1月6日,张明昌带队为小琦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五天,小琦裸眼视力恢复到0.4。“随着切口逐渐愈合恢复,在植片稳定后,通过框架眼镜或者特殊的隐形眼镜,她的视力有望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该院副教授谢华桃表示。 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任程扬表示,此次临床试验所使用人工合成角膜,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进入到后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可以代替捐赠人角膜治疗角膜盲的生物合成产品。但他也提醒,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有严格的适应症,当前该手术只能针对未累及全层的角膜病变进行移植,如果是全层角膜病变,仍需要使用人体捐献的角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