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站截图
12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这是央行连续第5个月超额续作,再创单日操作规模历史新高。MLF操作包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共计6000亿元MLF到期的续作,中标利率为2.95%,自此,MLF操作利率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
由于LPR报价与MLF利率挂钩,因此市场在关注央行MLF操作利率的同时也包含着对LPR报价的预判。
MLF利率保持不变,市场此前也普遍认为,12月LPR大概率维持不变。据北京商报早前报道,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称,除非经济复苏进程受到新的外生冲击,年内LPR调降空间已经很小,12月LPR大概率仍将保持不变。
央妈呵护流动性
Wind数据显示,上周(12月14日至12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有1500亿元逆回购和3000亿元MLF到期。当周央行进行了600亿元逆回购和9500亿元MLF操作,因此全口径净投放5600亿元。
华泰证券12月17日研报指出,12月15日MLF超额续作在预期之内,但量超预期,主要为了缓解银行年底阶段负债端压力、支持专项债和再融资债券发行、呵护流动性环境等。在资金面“不缺不溢”的要求下,跨年资金预计相对平稳。而存单最受益于本次MLF操作,预计存单利率继续向波动区间下限MLF利率回归。不过货币政策中性的取向没有改变,预计未来资金面继续不缺不溢,一季度资金面紧平衡为主。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认为,央行稳健政策取向未变,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来看,显示央行通过多种政策工具,根据市场资金面变化进行灵活调节,确保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19日表示,货币政策没必要过快收紧,预计2021年全年不会加息,LPR全年也将保持不变,二季度将有自然收紧的信贷和流动性。(中新经纬APP)
自然资源部:中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5年下降21.51%******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庞无忌)记者12日从中国自然资源部获悉,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日前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五年来,中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下降21.51%。 会议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的五年,自然资源部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共计1100多万套,惠及2600多万民众。增减挂钩政策累计为贫困地区筹集资金44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划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陆域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针对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会议透露,在服务稳经济大盘方面,2022年自然资源部出台一系列超常规、阶段性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持续提高用地用海审批效率。其中,2022年报国务院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1058个、面积319.06万亩,同比分别增加196%、49%,涉及投资6.16万亿元。 此外,会议称,2022年,编制完成首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多年来首次实现净增加;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2022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461万亩;加强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加大新能源发展急需的锂、钴、镍矿及油气等战略性矿产出让力度等。(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